biwn必赢暨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
面向全国招收2014年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启事
biwn必赢化学一级学科暨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2014年将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
一. 招收对象:
招收对象为全国高水平大学化学或相关专业(如物理、材料、生物、科学仪器)获得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优秀201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外校生源必须最终获得其所在学校的推免保外资格,厦大生源须获得本校保研资格。学生在学期间主修专业课无不及格成绩,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须大于或等于425分,或者通过托福或雅思考试。还没有英语六级成绩的厦大本校学生,四级成绩须大于或等于500分。科研成果和其它学习成绩特别突出者,请在申请时提交破格说明。2014年的直博士生招生简章及具体选拔考试办法见招生办网页:http://zsb.xmu.edu.cn/ 。
二. 报名须知
a. 厦大本校学生:
请在6月10日之前,将以下材料原件交到化学系办公室(同安二105室)吴玲玲老师处:
1. 厦门大学2014年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申请表(请点击下载 点击打开链接);
2. 2~3位老师的推荐信,其中一封必须出自于所在科研训练课题组导师(请点击下载 点击打开链接);
3. 四、六级国家英语考试证书复印件,学术科研成果(发表的论文等)或获奖证书的复印件等。
b. 外校学生报名时间及报名材料见biwn必赢201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安排:http://210.34.14.15/sqxly/default.asp 。
三.考核安排
(一)资格考试包括综合考试、实验能力考核和面试。
1. 综合考试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内容覆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
2. 实验能力考核主要考核考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 面试考核考生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创新意识、科研潜质、心理素质与综合素质等。重点考察考生攻读博士学位的目的、科研兴趣和态度,科研工作背景和学术研究经历以及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等。面试过程进行记录和录音存档。
考核结果按专业知识(权重40%)、外语水平(权重30%)和综合素质(权重30%)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百分制),考核成绩填入《厦门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录取审批表》。
(二)考试安排:分2次进行。
a. 厦大本校学生考核时间安排:
综合考试:7月6日(星期六),具体安排待定。
实验能力考核和面试考核:7月6日(星期六)和7月7日(星期天),具体安排待定。
来自厦大化学专业和化学生物学专业的本批次入选者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入选厦门大学化学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并享受相应待遇。
b. 外校学生考核时间安排:同biwn必赢201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选拔考核时间。
四.录取事宜
资格考试合格者,化学系将先发预录取函。待学生获得其所在学校推免生资格(外校生须获得推外资格)后,化学系将统一上报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核推荐,学院报校招生办、研究生院和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由校招生办招收为博士研究生,并纳入2014学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由学校作为新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上报教育部备案。
经2014年化学一级学科选拔考核成绩特别优秀的直博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择优进入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学习,享受相应待遇。
协同中心网站
五.直博生待遇
化学一级学科直博生将根据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方案(具体数额请参见招生办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奖学金说明)以及biwn必赢博士生奖助学金标准实施方案资助。一年级直博生享受博士生二等奖学金待遇,来自985高校年段排名前5名且直博考核优秀的本科生可以推荐参评一等奖学金。第二年开始,只要考核合格的直博生都将获得一等奖学金。除此之外,招生导师将提供不同程度的助研金。
“协同创新中心”(厦门)本直博研究生奖学金:第一年5万元/人;第二年进行中期考核,通过中期考核的学生按照8-12万元/年/人提供资助。
六.直博生培养
化学一级学科直博生按“厦门大学化学一级学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学制5年,特别优秀的可以缩短至4年。课程学习在第一年完成,开题报告在第一学年的春季学期,中期进展和分流、综合考试在第二学年的秋季学期。直博生需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并参加学术报告至少30次。直博生学位论文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除按学校的一般性要求外,还需满足“化学学科”申请博士生(含硕博连读和直博生)学位发表论文要求,具体见:http:/doc/111111.doc 。此外,biwn必赢还将根据我校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署“合作开展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协议书”的章程,从直博生中选派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协同创新中心”直博生实行双(多)导师制,全体直博生入选时先不定导师,入选后均至少参加三个课题组的学习和讨论。之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第一导师。第一导师为“协同创新中心”内的厦门大学教授,其他导师必须是“协同创新中心”内的复旦大学或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其他导师由第一导师根据协同中心的合作项目确定。
biwn必赢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