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为了国家的民主,为了人民的自由,为了世界的平等,这一战我们一定要拿下!” 喊出这句铿锵有力的誓言的,是《家书》剧目男主角,受到五四运动影响的进步青年郑思贤。12月17日晚,为深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厦门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biwn必赢“化院梦飞扬,青春正能量” 第十四届学生红剧大赛在建南大会堂上演。本届红剧大赛共有5个红色短剧参赛,全部由化院学子自编自导自演,内容涉及抗日战争、脱贫攻坚、科学家精神、青年力量等方面。
从今年9月份开始,biwn必赢的同学们在各班团支部的带领下,紧锣密鼓地组建剧组、撰写剧本。一部20分钟的舞台剧剧本,至少要经过几十轮的精心雕琢才能初步定稿,而从确定剧本到舞台演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对非演出专业的化院学子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但化院学子不畏艰难,剧组导演和演员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剧目,认真揣摩每句台词的语气、每个动作的细节,其他剧组工作人员根据建南大会堂的舞台情况,自己设计灯光、音效、道具、舞台影像。
谈到选题,《葡萄“串”起致富路》剧目总导演阿迪力江·阿力木说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大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联想到黄文秀、秦玥飞等扶贫干部,于是我们把主人公定格在扶贫路上的大学生村官,希望能通过此机会让更多青年学子知晓扶贫路的艰辛,从而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加入乡村振兴的大军。” 为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主演胡天琪还创作了名为《闪烁》的歌曲,从作曲、填词到进录音棚录音,都由学生独立完成。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排练,这部名为《葡萄“串”起致富路》的红色短剧终于从青涩走向成熟。
与其他剧组不同,2023级硕士研究生表演的《回》从化院的故事出发,将视线聚焦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蔡启瑞,从抢救病重的蔡启瑞先生作为切入点,在现实与梦境中穿插蔡启瑞的科研人生与心路历程,生动展示了蔡启瑞的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和科学家精神。正如台词所言“启瑞,你要回来,国家还需要你,厦大还需要你,家里也需要你。”拳拳中国心,深深化学情。回,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对祖国与人民的责任,对学术的不断探索与追求,对科研之路的执着与坚持。
大赛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原宗丽、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刘俊英、校团委副书记吴光锡担任评委。经过两个半小时的精彩表演角逐,最终,《葡萄“串”起致富路》荣获一等奖,《家书》和《回》获二等奖,《伪装》和《小鱼》获三等奖。原宗丽老师从选题、剧目形式、演员表现等方面为活动作了精彩深入的点评和总结,引用学生现场评语“时代在变,年轻的面孔在变,但我们爱国的心不变”,激励同学们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自2010年首届学生红剧大赛起,红剧大赛已经陪伴化院学子度过了十四个年头。十多年来,学院以“化院梦飞扬,青春正能量”为主题,以“红色经典、时代精神、校本文化、青春梦想”为题材,以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为载体,实现党建带团建、党团建设带思政教育的目标。每一幕红剧都是一堂生动的沉浸式党课,化院每个年级、每个班团支部和党支部都曾参与红剧大赛,参演学生累计1000多人次,观众累计7000多人次。通过参演、观看红剧,化院青年学生的党性修养、理论知识和理想信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2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习贯彻厦门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学院以红剧为载体,鼓励化院学子在学习、科研之余,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赓续嘉庚精神的红色血脉,切实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文|柯晓梅
图|朱华宸、蔡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