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进课堂] 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能源化学品

发布日期:2016-04-02     浏览次数:次   

2016年3月底的两个下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iChEM理事长、中心分平台首席、张涛院士依据厦门大学能源化学本科专业《高等能源化学》课程大纲,为biwn必赢的广大师生带来了他专门精心准备的"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能源化学品"课程讲座。

张涛院士将乙二醇这一与国民生产息息相关的重要能源化学品作为贯穿课程讲座全程的“节点”,通过梳理乙二醇的三大生产路线,追溯了石油经乙烯环氧化的水合路线和煤经草酸二甲酯制乙二醇路线的发展历史,不仅将国内外的标志性事件依时间轴汇总,更对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进展进行了重点介绍。然而,煤炭和石油终归不可再生,如何在未来的能源竞赛中为我国赢得的国际领先地位,则是需要长远谋划,提前布局的战略大计。张涛院士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生物质和石油的化学工业的联系;介绍了从生物质到燃料的过程,即生物柴油技术;对现有各项生物质燃料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对比;系统讲解了纤维素制乙二醇过程如何从偶然发现、系统的基础研究逐步走向工业试验。课程讲座最后聚焦在木质纤维素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和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的难题等方面,张涛院士对听课的学生们投身我国能源开发战略提出了殷切期望。

张涛院士指出,中国煤化工在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等领域均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包括催化领域最新进展“甲烷无氧制烯烃和芳烃”和“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大连化物所历经六十余年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持续性地在这些重要领域攻坚克难,做出了赢得国际同行和产业化市场等多方认可的突出贡献。张涛院士还强调,厦门大学在煤和天然气的催化基础研究领域起步早,例如蔡启瑞院士和万惠霖院士主持碳一化学和能源催化基础研究,从那时起也便于与大连化物所开展了密切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受益于蔡启瑞院士曾邀请比利时Delmon教授来厦门大学讲学的契机,张涛院士曾于30年前经历三天三夜轮船火车的路途颠簸从大连抵厦参加学习班。而如今,曾经讲台下求知若渴的学生已然成长为国际大师,并为这份珍贵的渊源注入新的生机。

张涛院士不时与现场师生亲切互动,对师生提问均给予了详细耐心地回答。通过经典知识与前沿热点、基础研究与工业化应用、历史积淀与未来挑战的巧妙穿插组合,张涛院士将整整6课时的教学丰满成一幅多维生动的能源化学品立体图像,深深植入厦大师生的心中。



专家介绍:
       张涛院士长期从事工业催化的研究,负责研制的新型催化剂应用于我国航天、航空、石油化工领域,三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期主要从事航天催化、生物质催化转化及催化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350余篇(SCI收录),他引85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50余件(授权90余件,其中国际专利10余件)。主要的学术兼职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专题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员,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Mössbauer Effect Data Center主任,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编委,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编委,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编委,ChemPhyChem顾问编委,《催化学报》主编等。
      张涛院士曾被国家人事部和国防科工委授予“全国国防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获中国科学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是“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8年获中国催化青年奖,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所带领团队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上一条:缅怀先贤,展望未来——记卢... 下一条:缅怀先贤,展望未来——记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