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厦大的学生 毕业后公派留学法国攻读博士学位
从零起步搞科研 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中科院院士、厦大教授孙世刚的“科技人生”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孙世刚在实验室工作
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考入厦门大学的学生,从入学时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到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法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他用自己拼搏奋进的人生经历,证明着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海外求学的几年里,他像一块饥渴的海绵,克服一切困难去汲取知识的养分。在他心里,公派留学带着一种使命,他要将所学倾囊献给国家,这是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完成博士后研究后,他果断放弃海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义无反顾回国参与国内相关学科的建设。克服艰苦的科研条件,他一点点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实验室建立起来,并让学科建设走上正轨。如今,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学科带头人,他要让科研成果助力产业发展,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利器,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他就是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孙世刚。
本组文/本报记者 邬秀君
本组图/本报记者 吴尔婷
海外求学 看到差距后回国发展信念更加坚定
如今,走进位于厦大西村校门附近的化学楼,俨然和电影里高端实验室一模一样,学生们穿着白色的实验服,熟练地操作着实验仪器,只为静候成果的出现。可是谁又能想象,在30多年前,厦大biwn必赢的科研条件是何等状况?设备陈旧落后,科研经费欠缺,如今,这一切依然会清晰地浮现在孙世刚的脑海中。而这一切是如何改观的,和孙世刚又有着怎样的联系?这还要从他留学法国说起。
1982年,从厦大毕业后,孙世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出国研究生,公派到法国巴黎居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想起当时初到法国的情景,孙世刚依旧感慨万千,“一到法国,我就发现我们国家确实落后太多了,和我想象的反差太大了。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学好知识,回去后能为国家做贡献。”四年后他如愿拿到法国国家博士学位,随后进入法国科研中心界面电化学研究所继续博士后研究。而博士后这段经历,让他更加确定了要回去报效国家的信念。“当时我就感觉,做博士后和博士不同,博士的时候是自己在求学学本领,是为自己,而做博士后的时候,是在为他们的发展做贡献。”孙世刚说,“那时,我就明白,我应该回国做事,将所学奉献给自己的国家。”
回国后,等待孙世刚的是科研条件艰苦,甚至是“一穷二白”的境况。为了能建设电催化研究实验室,他克服了很多难题。没有实验条件,就动手改进设备,设计和加工关键部件;科研经费欠缺,他则能省就省,一份钱拆成几份花。“当时,我经常会利用出差机会去北京、上海等地买芯片,淘一些仪器设备的零部件,自己还亲手编写实验仪器的计算机控制软件。”孙世刚回忆说,当年经他编制的电化学研究软件用了好多年。就这样,实验室一点点就建了起来,后来,条件越来越好,也极大助力了孙世刚科研的提升,如今,他带领的科研组获得了多个国家级奖项,而他本人也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助力创新 研究成果带动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如果你以为搞科研的人都是闭门造车,只是跟实验设备打交道,那就错了。至少,孙世刚带领的团队不是这样。在孙世刚看来,科研不仅仅是要研究事物的机理和性质,更是要将研究出的理论成果,转换成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来,乃至为该行业转型升级服务。他不仅这么想,更是带领团队和企业合作,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通过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来提升科研水平。同时,团队的师生可由此学到很多在实验室学不到的东西,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目前,厦门正在全力打造“双千亿”产业链,而新能源正是产业链中重要的一项。孙世刚及其团队正在用他们的科研智慧助力厦门这一领域的发展。他告诉记者,目前团队正在和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钨”)合作,帮助厦钨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新能源材料是厦钨三大主要产品之一,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和产量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团队和他们合作主要致力于解决如何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提高产品性价比,同时开展前瞻性的发展研究。”孙世刚说。其实,和厦钨的合作早在2010年前后就开始了,但那时只是较为粗浅的合作,如今,厦钨和孙世刚开展了全面的合作,专门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孙世刚及其团队将为厦钨带来更多前瞻性规划,帮助厦钨在全国抢占市场先机。
当下新能源产业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亟需高校科研力量助力提升竞争力。作为厦门的龙头企业,厦钨选择孙世刚可谓强强联手。“我们不仅仅要解决具体产品上的问题,还要助力整个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这将有助于产业升级。”孙世刚说。最近,厦钨给孙世刚提出了四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而这也成为了他和团队成员近期科研的主要方向之一。“按照厦钨的战略规划,未来几年要达到千亿产值,而新能源材料更是要翻一番。”孙世刚说,翻一番靠增加现有产量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新产品新技术,而他和团队就是希望能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出贡献。如今,在行业内已经领先的厦钨,有了孙世刚团队助力,将更有底气投入下一轮竞争。
人物名片
孙世刚:
1954年出生于重庆万州,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86年获法国巴黎居里大学法国国家博士,1991年至今任厦门大学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化学、表界面化学、纳米材料和电化学能源。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5);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中法化学讲座奖(2015);国际电化学会Brian Conway奖章(2010)等荣誉,所带领的电化学催化研究团队获福建省人才高地称号,“界面电化学”创新研究群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连续九年的支持。
人物原声
当时出国求学是带着一腔热血而去,希望能够学到更多本领,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尽管回国时,国内科研条件很差,但是通过自己所学,一步步将实验室建起来,将国外所学传授给更多求知若渴的学生,也让我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如今时代在发展,国内科研条件比当年好了很多,国内发展机遇广阔,很多留学海外的学子也会选择回国效力。我会鼓励我的学生回国发展,希望他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创造和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转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