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生命质量LQ概念与食品工程发展
报告时间:2021-03-27 09:30
报 告 人:陈晓东院士,苏州大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报告地点:卢嘉锡楼202报告厅
摘要:
在IQ和EQ之后,陈教授提出生命质量(Life Quality:LQ)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概念。L Q对我们每个人都意义深刻,是生活和工作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也应是制造业为社会服务的标尺。在这次的报告中,陈教授将解析LQ的基本含义和与工程技术的关系。 在老龄化社会中(例如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在改善和维持LQ上面临重大挑战。在当今的世界,化学工程早已变得非常跨学科,甚至其原理可用来分析LQ驱动的行为。食品工程可以认为是化工科学与食品科学的跨学科产物。“吃好”是对我们LQ至关重要的基础。本报告将展示食品工程发展的现状和创新,将特别讨论体外仿生化工过程对人类健康和健康产业的可能的贡献。
报告人简介:
陈晓东博士,苏州大学杰出教授,化学与环境工程院院长(2013-)。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化工系兼职教授,Monash客座教授与Auckland大学荣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与生物化工、仿生化工、干燥技术、功能颗粒技术、传递现象、换热器的结垢与清洗、自燃现象、低温浓缩技术、液体发酵智能控制及相关领域的数学分析模拟。 2000年当选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36岁);2007年当选澳大利亚工程与技术科学院院士(42岁)。2001年成为英国皇家化学工程协会资深会士和注册工程师。同年成为美国化工学会高级会员。1987年获得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本科学位;1991年在新西兰Canterbury大学获得化工博士学位。其后在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工作(1991-1993),专注于喷雾流化造粒的大型设备的改进、优化和各种乳品颗粒产品的开发。2014年在New South Wales大学获得应用数学硕士。 曾获得很多荣誉:2018年获得台湾新竹清华大学Next-Power 讲座教授殊荣;2017年获得法国西部农业大学Agrocampus Quest 荣誉博士(其167年校史上首位);同年获得苏州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奖》;印度化工学会Chemcon 莲花士GP Kane杰出报告人奖,Arun Mujumdar 奖章(干燥领域最高奖);2016年任美国化工协会可持续发展大会中方主席;2015年国际食品工程协会ICEF12-IAEF终身成就奖(最年轻的获奖人、华人首次);2012年IDS国际干燥大会(行业最重要会议)主席,Taylor and Francis 国际干燥技术贡献奖,2010年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校长特别奖(博士导师);2008年蒙纳士大学工程院长科研奖(当年唯一);以及2006年首届恒天然(创新食品、生物加工)Fonterra奖,2002年新西兰皇家科学院E R Cooper奖章(物理类),2000年国际食品工程协会ICEF6-IAEF青年食品工程师奖(当年唯一),1999年大洋洲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Shedden-Udhe奖章(当年唯一)等。 创新和贡献(近30年的专业工作经历):喷雾干燥造粒与颗粒功能测试(包括首创单粒径喷雾干燥装置的开发与工业化生产高质量速溶乳品颗粒的技术;效益美金过亿);换热器结垢、减垢、检测和清洗(从实验室到工业规模运作);体外形态/功能仿生消化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从首创仿生化工理念出发,研发仿生动物与人体外模型和商业化);反应工程模式的干燥模型(REA)与应用(首创;迄今最有效、最容易应用、不失科学内涵并被广泛使用的模型);自燃临界参数测量方法(CPT)与应用(首创;已在国内外使用的方便有效的测试食品、生物颗粒等的自燃特性参数,避免在生产中的着火/爆炸风险),等。 已发表650余篇国际学术杂志论文、230余篇会议论文,5本著作,23个章节,几十个专利和50多个工业咨询项目综合报告。在欧亚,大洋洲国际会议发表了几十个大会/主题演讲。曾任奥克兰大学终身化工正教授(2001-2005)、蒙纳士大学生物技术与化工正教授兼澳洲最大工程院副院长(2006-2009)。曾任厦门大学化工与生物化工系主任(全职)(2010-2012)。陈在苏州大学主讲本科一年级化工导论,辅讲二年级工程数学。任中澳乳品未来技术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中法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和苏大绿色化工实验室主任。业余爱好包括音乐、绘画及心理学。
欢迎老师同学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