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等离激元光子学和纳米光学基本问题研究
报告人:徐红星 院士,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时间:5月8日 下午15:00-16:30
地点:卢嘉锡楼202报告厅
报告摘要:
表面等离激元是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在光作用下的集体振荡,可以把光场束缚在金属纳米结构表面,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光的衍射极限,是纳米光学和表面增强光谱学等新兴领域的重要基础,相关的研究形成迅速发展的等离激元光子学。在本报告中,主要讲述等离激元在单分子表面增强光谱、纳米结构亚皮米精度表征和其它巨大增强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金属纳米结构在光场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强烈的等离激元共振,驱动金属纳米结构上的自由电子通过纳米间隙产生电磁耦合,将特定频率的光束缚在极其微小的空间中,产生巨大的电磁场增强效应及其它相关效应。另外一方面,光子作为信息的载体有着速度极快和容量巨大的优势,但由于光的衍射极限,光子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面临原理和技术的双重瓶颈。本报告也讲述表面等离激元在金属纳米线上传播的机理,以及实现纳米尺度的光子路由、纳米光逻辑和集成的原理,有望为发展纳米光信息处理技术和实现纳米光芯片奠定基础。
报告人简介:
徐红星,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杰青,2010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013年获得饶毓泰物理奖,2016年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表面增强光谱、等离激元光子学和纳米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实验上首次发现了金属纳米结构间隙的巨大电磁场增强效应,是超灵敏光谱传感和其他巨大增强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首次实现了纳米光逻辑,开创了纳米光芯片研究的新方向;最近把等离激元共振的灵敏度提高到亚皮米精度。发表论文200余篇,SCI引用14000余次,单篇引用超过1000次的两篇(PRL 83, 4357 (1999); PRE 62, 4318 (2000),被选为PRE的里程碑论文),单篇引用超过100次的39篇,h因子60;2014-2018年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他已作国际会议邀请报告70余次;在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国际系列会议(SPP,NFO,SPIE,FOP)中,任FOP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其它三大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最近任高登研究会议(GRC)Plasmonically-Powered Processes国际会议首届大会主席。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积极参加!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
biwn必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