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
南强学术讲座
(第1046期)
报告题目:“碳中和” 背景下能源化学的挑战和机遇 ——聚焦化石能源优化利用、CO2处理和未来氢能
报告时间:2020-11-29 15:00
报 告 人:包信和 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报告地点:科学艺术中心三楼音乐厅(化学报告厅同步转播)
摘要: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9月22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落实这一目标,我国能源战略在化石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和CO2处理的方面必将会有大调整和大举措。作为当今能源转化利用关键和核心的“能源化学”将会迎来重大机遇和挑战。本报告将简述我国化石能源利用,特别是煤高效清洁转化在未来应对世界能源不确定性和控制碳排放中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简要分析传统煤转化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生态和环境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着重报告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煤高效转化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简要论述当今CO2处理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对未来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中化学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个人简介:
包信和,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和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HonFRSC)。 1982年7月获复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10月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10月至1989年8月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讲师),1989年8月至1995年5月获德国洪堡基金和马普基金资助在德国马普协会Fritz-Haber研究所进行合作研,1995年5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2017年6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是第九届、十届、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能源高效转化相关的表面科学和催化化学基础研究,以及新型催化过程和新催化剂研制和开发工作。在天然气(甲烷)直接转化制高值化学品和煤基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担任J. of Energy Chemistry 期刊(Elsevier)共同主编,《中国科学》、《国家科学评论(NSR)》,以及Angew. Chem. Int-Ed、 Energy & Env. Sci. 、Surf. Sci. Report、Chemical Sci. 和ChemCatChem 等学术期刊编委和顾问编委。担任国际催化协会委员,任中国化学会第28届和第29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12-2017年任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1996-2000年度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12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2015年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2014年获第六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研究成果分别获评2014年和2016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016年获国际天然气转化杰出成就奖,第五届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17年获德国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协会(DECHMA)和德国催化协会催化成就奖(Alwin Mittasch Prize 2017),所带领的“纳米和界面催化”团队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获2018年度陈嘉庚化学科学奖。
欢迎老师同学们积极参加!